本文指导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翁建平教授
管好“五驾马车” 实现ABC目标
何谓“五驾马车”?翁建平教授解释,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教育、监测、药物是“五驾马车”,要“天天行”。
管好“五驾马车”的目标,是要实现ABC――即三个目标值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A,就是糖化血红蛋白 (A1C),要低于7%;
B,血压 (BP),要低于130/80mmHg;
C,胆固醇 (Chl),低密度脂蛋白LDL-C <2.6,高密度脂蛋白HDL-C>1.0。
专家提醒,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尤其是血糖、血脂、血压不进行有效管理,糖尿病并发症就会明显增加。
患病后勿讳病忌药
医生在临床中经常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不喜欢用药,或者对药很忌讳。但是据统计,只有约15%-30%的人在糖尿病初期,可以通过单纯的饮食加运动疗法达到满意的血糖控制标准。一年以后,这部分病人中,多半的病人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加上口服降糖药,才能使血糖控制满意。
翁建平教授强调:这意味着,如果得了2型糖尿病,一年以后,90%以上的病人需要选用适当的口服药物,否则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就大大增加。“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器官一直泡在‘糖水’里,会出现怎样的后果?”他认为,糖尿病病人应改变“是药三分毒”的老观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新型DPP-4抑制剂可能延缓糖尿病病程
目前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种类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五大类三个类型,其中以西格列汀为代表的DPP-4抑制剂有望在未来治疗领域中“大显身手”。
这类新药一天一次,口服比较方便。且因其强效降糖、保护胰岛功能、可能延缓疾病进程、安全性良好等治疗优势而受到医生关注,较大程度提高糖尿病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这也是目前临床上比较认可一类药物。它能够有效降糖,不增加体重,更重要是它的安全性比较高,低血糖反应非常少。”专家解释,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会出现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严重者会直接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昏迷,以致危及生命。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危害有时更甚于高血糖,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往往不敏感,多有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独居老人,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
一项由中国人参与的临床研究显示,在服用一定剂量的DPP-4抑制剂之后,可以使得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4个百分点,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都可以有效降低,更重要是低血糖反应非常少。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和二甲双胍药物合用,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因此刚刚发布的《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征求意见稿)》中, DPP-4抑制剂被正式列为二线治疗药物。
遵守口服降糖药的原则
翁建平提醒,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原则包括以下几点:个体化治疗、小量开始、适时联合、掌握正确服药方法、严格按医嘱用药、注意用药安全、注意监测肝肾功能
“有时候,在治疗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问题。病人跟我说,我吃了很多药物,血糖为什么还是高呢?”此时,患者不要失去信心,应及时到医院与医生沟通,寻找原因。譬如,饮食、运动有没有配套,或者其他疾病导致血糖变化,药物选择是否正确、有没有漏服、剂量对不对。“有时候老年人眼神不好,或者他经常忘记吃药,都有可能导致服药后效果不理想。”
还有很多病人血糖控制之后就不吃药了,认为自己病已经好了。其实,症状消失、血糖降至正常,是因为服药、饮食、运动等作用下的结果,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治愈,更不能随便停药,否则高血糖会卷土重来,造成病情恶化。(通讯员:晏江)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多做家务有助控糖
2025-06-03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1-24
2025-01-15
2025-07-08
2025-07-07
2025-07-07
2025-07-01
2025-06-30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6
2025-06-25
大众健康网 版权所有 @ 2022-2032 客服QQ:183929907
电脑版请访问:http://www.dzjk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