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众健康网 > 生活百科> 眩晕症是什么症状怎么治疗

眩晕症是什么症状怎么治疗

发表时间:2024-07-02 10:47:16 来源:互联网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仆倒等症状。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可见于梅尼埃病、良性位置性眩晕、低血糖症、高血压病、低血压症、脑动脉硬化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等。

一、病因

病因:主要有外邪、情志、饮食、体质、年龄、作息、外伤等方面。正如《类证治裁•眩晕》所言:“良由肝胆乃风木之脏,相火内寄,其性主动主升。或由身心过动,或由情志郁勃,或由地气上腾,或由冬藏不密,或由高年肾液已衰,水不涵木,以致目昏耳鸣,震眩不定。”

病性:有虚实两端,属虚者居多,如阴虚易肝风内动,血虚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均可导致眩晕。属实者多由于痰浊壅遏,化火上蒙,或瘀血凝滞,经脉痹阻而形成眩晕。

1.情志不遂

忧郁恼怒太过,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阴耗伤,风阳易动,上扰头目,发为眩晕。

2.年高体弱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之海。若年高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无以充盈于脑,或体虚多病,损伤肾精肾气,或房劳过度,阴精亏虚,均可导致髓海亏虚,发为眩晕。如肾阴素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亦可发为眩晕。

3.久病劳倦

若久病体虚,脾胃虚弱,或失血之后,耗伤气血,或忧思劳倦,均可导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清窍失养,故而发为眩晕。

4.饮食不节

嗜酒无度,过食肥甘,损伤脾胃,以致健运失司,水湿内停,积聚生痰,痰阻中焦,清阳不升,头窍失养,故发为眩晕;或饮食衰少,气血不足,致脑失所养,发为眩晕。

5.外感六淫

寒则收引,热则弛张,巅顶之上惟风可到,湿性黏滞,燥性干涩,均致经脉运行失度,挛急异常,而致脑失所养,发为眩晕。

此外,跌仆坠损,头脑外伤,瘀血停留,阻滞经脉,而致气血不能上荣于头目,故眩晕时作。

二、病机

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

虚者:为气、血、精不足,髓海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窍失宁。

病位:在于脑窍。

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肝乃风木之脏,其性主动主升,若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阴不维阳,阳亢于上,或气火暴升,上扰头目,则发为眩晕。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或脾失健运,痰浊中阻,或风阳夹痰,上扰清空,均可发为眩晕。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亏虚,髓海失充,亦可发为眩晕。

病机转化:

如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而生眩晕,而脾虚又可聚湿生痰,二者相互影响,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气血亏虚兼有痰湿中阻的证候。

如痰湿中阻,郁久化热,形成痰火为患,甚至火盛伤阴,形成阴亏于下、痰火上蒙的复杂局面。再如肾精不足,本属阴虚,若阴损及阳,或精不化气,可以转为肾阳不足或阴阳两虚之证。

此外,风阳每夹有痰火,肾虚可以导致肝旺,久病入络形成瘀血,故临床常形成虚实夹杂之证候。

若中年以上,阴虚阳亢,风阳上扰,眩晕常作者往往有中风暴厥的可能。

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

症状: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证机概要:肝阳风火,上扰清窍。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本方功用平肝潜阳,清火息风,可用于肝阳偏亢,风火上扰而导致的眩晕。

3.气血亏虚

症状: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㿠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

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本方功用补益气血,健脾养心,主治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而导致的眩晕等。

常用药: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当归、熟地、大枣补血生血养心;茯苓、炒扁豆、生姜补中健脾;远志、茯神龙眼肉养血安神。

随证加减:

若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兼见气短乏力,纳少神疲,便溏下坠,脉象无力者,可合用补中益气汤;

若自汗时出,易于感冒,当重用黄芪,加防风、浮小麦;

若脾虚湿盛,腹泻或便溏,腹胀纳呆,舌淡舌胖,边有齿痕,可酌加苡仁、炒扁豆、泽泻等,当归宜炒用;

若兼见形寒肢冷,腹中隐痛,脉沉者,可酌加桂枝、干姜;

若血虚较甚,面色㿠白,唇舌色淡者,可加阿胶、紫河车粉(冲服);

兼见心悸怔忡,少寐健忘者,可加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

4.肾精不足

症状: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㿠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证机概要: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

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代表方:左归丸加减。

本方滋阴补肾,填精补髓,主治因肾精不足,髓海失养而导致的眩晕。

常用药:熟地、山萸肉、山药滋阴补肾;龟板、鹿角胶、紫河车滋肾助阳,益精填髓;杜仲、枸杞子、菟丝子补益肝肾;牛膝强肾益精。

随证加减:

若阴虚火旺,症见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加鳖甲、知母、黄柏、丹皮、地骨皮等;

若肾失封藏固摄,遗精滑泄者,可酌加芡实、莲须、桑螵蛸、紫石英等;

若兼失眠,多梦,健忘者,加阿胶、鸡子黄、酸枣仁、柏子仁等。

若阴损及阳,肾阳虚明显,表现为四肢不温,形寒怕冷,精神萎靡,舌淡脉沉者或予右归丸,或酌配巴戟天、仙灵脾、肉桂。

若兼见下肢浮肿,尿少等症,可加桂枝、茯苓、泽泻等;

若兼见便溏,腹胀少食,可加白术、茯苓。

常用药:天麻、石决明、钩藤平肝潜阳息风;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黄芩、山栀、菊花清肝泻火;白芍柔肝滋阴。

随证加减:

若肝火上炎较甚,口苦目赤,烦躁易怒者,酌加龙胆草、川楝子、夏枯草;

若肝肾阴虚较甚,目涩耳鸣,腰酸膝软,可酌加何首乌、生地黄、玄参;

若见目赤便秘,可选加当归龙荟丸;

若眩晕剧烈、兼见手足麻木或震颤者,加羚羊角、石决明、蜈蚣等。

2.痰湿中阻

症状: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证机概要: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本方燥湿化痰,平肝息风,用于治疗脾虚湿盛,风痰上扰之眩晕。

常用药:半夏、陈皮健脾燥湿化痰;白术、苡仁、茯苓健脾化湿;天麻化痰息风,止头眩。

随证加减:

若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视物旋转,可酌加代赭石、竹茹、生姜、旋覆花;

若脘闷纳呆,加砂仁、白蔻仁;

若兼见耳鸣重听,可酌加郁金、菖蒲、葱白;

若痰郁化火,头痛头胀,心烦口苦,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宜用黄连温胆汤。

3.瘀血阻窍

症状: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证机概要: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

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本方活血化瘀,通窍止痛,用于治疗跌仆外伤,瘀阻头窍而导致的眩晕、头痛诸症。

常用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窍止痛;白芷、菖蒲、老葱通窍理气,温经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地龙、全蝎善入经络,镇痉祛风。

随证加减:

若兼见神疲乏力,少气自汗等症,加入黄芪、党参;

若兼心烦面赤,舌红苔黄者加栀子、连翘、薄荷、桑叶、菊花;

若兼畏寒肢冷,感寒加重,可加附子、桂枝;头颈部不能转动者,加威灵仙、鬼箭羽、王不留行。

大众健康网 版权所有 @ 2022-2032 客服QQ:183929907

电脑版请访问:http://www.dzjk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