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但知晓的年轻人似乎越来越少,而真正理解24节气的人就更少了。现在有些家长会教自己的孩子背24节气,来增强对节气的认识。其实小朋友想全背下来还挺难的,希望24节气歌顺口溜可以帮到各位。
24节气
二十四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4节气歌顺口溜
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二、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三、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24节气来历
在非常遥远的从前,我们的先辈们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为本,构筑了一个极其精准的历法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一年被分为四时,也就是我们所知的春、夏、秋、冬四季。一时又被分为三个月,所有的月份又被称为“十二月令”。
《淮南子·天文训》里说:“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在“干支历”的基本规则中,以北斗七星“勺柄”的指向为准,将一年划分成“十二月建”,既: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十二月建”也被称为十二月令,因为它是以二十四节令的时间点,来作为基本节点的。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纪年法的产物,它也是上古时代农耕文明的衍生品。
所以这些节气的划分,不仅是在区分一年中的时段,它也对应着各种气候、物候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从“立春”开始,至“大寒”结束,有民谚写道: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二十四节气在古时,不仅可以用来指导农事,它也是人们认知冷暖变化的重要参照。
即便世间的一切都在与上一刻不同,即便四季在变化、日月在轮转、王朝在更迭……
人们总能看到动物们在惊蛰时出现、麻雀在小满时飞舞翩跹、农人们在谷雨时种田,大家会在三伏天里纳凉、在寒露前收完庄稼、在大寒时准备过年。
在上古时期,华夏的先民们并不知道何时耕种才能拥有更好的收成,反而经常看到禾苗因为气候的变化而枯死。
三皇五帝之一的尧帝对这件事情非常在意,他想到,地上气候风物的变化会不会与天上日月星辰的轮转有关,于是他开始记录日月星辰的运行。
最终尧帝发现,一年中有一天极为特殊,那一天的白昼与黑夜长度等同,于是就有了中华民族的第一个节气——春分。
商朝时期,人们又开创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后,又增加了四个节气。
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制定了《太初历》后,才正式确定并定名了现在的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以圭表测量日影的长度来确定的。
日影最短、白昼最长的这一日被列为夏至。日影和夜晚最长的这一天被定为冬至,冬至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以冬至日为起点,圭表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共分为24个等份。每个15度的节点,也就是每个节气到来的时间。
二十四节气,也代表着二十四种气候、物候,简称二十四侯。但一年中气候、物候的变化远不止24次。
所以在人们确定了二十四个节气后,也对气候、物候做了更加详细的划分,最后定下每五日为一侯,每个节气分为三侯,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七十二侯。
每个“侯”,都对应一种气候、物候现象,比如某类动物开始活动、生息、迁徙。比如某种植物会萌芽、开花、结果。
比如河流的冻结、解冻,比如降雨何时开始变多,比如天上何时频繁雷鸣、秋叶何时纷飞、白雪何时飘落。
人们记录各种气候、物候的发生与轮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虽然它们本是无常的变化,却被中华民族的先辈们,找到了最接近于自然规律的节点。
中华的文明,以追寻经、常;认知易、变为根本。我们的先辈们从万事万物的变化中,找寻它们的道、理,从一切的无常中,发掘出这些事物的常性。
于是才有了那些传承数千年的经、书、典,于是才有了这十二月令、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以及各式各样的优质传统文化。
来源:东方生活美学
上一篇:降香的功效与作用 降香的食用方法
下一篇:长安三万里的48首古诗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4
2024-11-14
2024-11-14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19
大众健康网 版权所有 @ 2022-2032 客服QQ:183929907
电脑版请访问:http://www.dzjk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