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路遥的《人生》还是在大学的时候。或许是太年轻,不谙世事,那时对这篇小说并没有很深的感触,对小说的结局也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
但有一个细节却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高加林当了记者后,巧珍去城里看望他。他们之间竟然无话可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在一个频道上。巧珍告诉高加林家里养了多少只小鸡,老母猪过了几头小猪,压死了几只,还剩下几只。悲哀,浓重的悲哀浸漫了那时才二十出头的我的全身。懵懂中觉得黄亚萍似乎更适合高加林,但忘了他们为何分手。
走过半生,再看《人生》,看高加林和刘巧珍以及黄亚萍的情爱纠葛,看小说的结局人物命运的走向。当时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作者对他笔下的男主人公有同情也有批判。这从小说的结尾可以看得出来。高加林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有大段的心理忏悔描写:“他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为了虚荣,他抛弃了生活的原则,落得今天这个下场。”可以说,高加林的思想应该就是作者的思想。
我觉得把高加林离开农村到城里看作虚荣,是不对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高加林追求更好的生活有什么错?因为热爱,才会离开,以期更好地发展。一辈子不离开生他养他的土地,不见得就有多伟大。从他在城里当记者的那段表现来看,高加林的双手更适合拿笔,而不是锄头。他的理想决不会停止在"土里刨食”上。是金子会发光,倘若被厚厚的黄土盖住,金子就发不了光。
把高加林抛弃巧珍,和城里姑娘亚萍谈恋爱看作没良心,我觉得也不完全对。如果说黄亚萍不适合高加林,巧珍更不适合高加林。结婚是一辈子的事,不是几年。可想,两人思想不在同一个高度,讲什么都如同鸡同鸭讲。要不整天相对无言,那是什么滋味?传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大约也就是如此。新婚的激情过后,便只剩下貌合神离同床异梦,漫漫人生如何捱过?
如果一个婚姻开始就知道是错误,还要把它坚持下去,那才是真正的悲剧!在古代不能随便解散一段婚姻,在现代自由多了。如果人生有机会改写,越早越好。高加林和巧珍没结婚没孩子,那时分手,最好不过。于巧珍来说也并非是坏事。彼此捆绑,两败俱伤!痛苦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爱对方却为了负责和对方结婚,这才是最不负责任的。让对方伤心一时,总比伤一辈子好!
可能有人说高加林是爱巧珍的。如小说结尾,高加林在回村的途中,想到巧珍已经嫁了别人,这令他痛不欲生。德顺老汉说他丢了巧珍就是丢了块金子。高加林一下扑倒在地,两手抓住黄土,喊叫着:“我的亲人啊……”高加林是爱巧珍的,但那爱犹如透过镜子爱自己。巧珍让他品尝到了被人爱着捧着的滋味,让他男人的尊严得到极好地安放。尤其是在专断的黄亚萍面前,巧珍的好便无限放大了。但放大的气球,被某个生活的细节的针一戳,便会猝然破裂。
高加林对巧珍的爱恋、追悔,是在他丢了工作,一无所有重回农村的时候。好比一个原本不爱吃面包的人,饥饿的时候面前只有一片面包救命,当然是好的了。如果不饥饿了呢?他还会选面包么?不可否认,就算全世界抛弃了他,巧珍也不会抛弃他。如果他拥有了全世界呢?那种不对等的爱保鲜期很短,是根本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路遥在小说中给了我们一个错误的暗示,这世间女子似乎除了刘巧珍(温柔贤惠但没文化)这类,就是黄亚萍(有文化但任性独断)这类。婚姻,只能不选A就选B,让读者跟着主人公高加林一起纠结。其实,这世上好女人千千万万,绝对可找到介于巧珍和亚萍之间的女子,何必在两棵树上吊死?
命运和高加林开了个玩笑,让他的人生大起大落。看似命运悲剧,其实是性格悲剧。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的性格决定着他的命运。同时,这又是社会悲剧。走后门找工作是歪门邪道,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要不然"不拘一格降人才"怎么说?沈从文小学毕业,蔡元培识才惜才聘他做北大教授。那是民国时候。高加林是个人才,高考落榜定了他终生。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悲剧。
《人生》在八九十年代引起很大反响。那时正面临开改开放之际,高加林身上有千千万万个农村知识青年的影子。胆大的冲出了思想的桎梏,走出祖祖辈辈劳动了一辈子的土地;胆小的按部就班固步自封,甘心受着命运的摆布,马云就是前者。他曾经说,他就是看了《人生》,有所顿悟,才决定要走出去。否则,他到现在还可能只是一个小三轮车车夫。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的地方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就看你怎么走了。
重回黄土地的高加林的命运会是如何呢?他究竟何去何从?路遥自己说:“高加林虽然回了故乡的土地(当时是被迫的),但我并没有说他就应该永远在这土地上一辈子当农民。小说到是结束了,但高加林的人生道路并没有在小说结束时结束;而且我为此专门在最后一章标了‘并非结局’几个字。”
“并非结局”,高明的作者就高明在这里。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种结尾。下面我写出了可能出现的3种结局:
【结局一】
巧珍和马栓只是定婚,高加林最终和刘巧珍结婚。巧珍是块金子,不错,但这块金子还是在浑沌蒙昧状态,需要改造。高加林可以教她识字认字,凭刘巧珍的聪明,她能达到小学文化是没问题的。我的姨妈和姨父结婚时是个全文盲,但在当教师的姨父的教导下,姨妈的文化水平已达到了小学水平,这给她后来当乡干部带来很大的帮助。巧珍是爱加林的,爱可排除万难,何况只是识字认字?如果她不想为他改变,那就不是真爱。
有着理想抱负的高加林,尽管回到了黄土地上,但他和世世代代拿着锄头面朝黄土北朝天的祖辈肯定不一样。他的理想肯定要在黄土地上绽放,如当个村干部什么。他的思想高度会越来越高,刘巧珍如果不思进步,和他的差距势必越来越大。她永远只能在他的世界外走来走去,走不进他的思想深处。好比把一座花园放在一个瞎子面前,把一只稀世瓷碗放在一个不识货者面前。她会把这个瓷碗当猫碗狗碗,随便乱丢乱摔。倘若她贤惠明达还好,虽不识货,但也懂得惜宝,待价而沽,将悲剧降到最低值。
【结局二】
高加林和巧玲结婚。小说在结尾埋下了伏笔,高加林过去所教书的学校生源增加,学校决定再增加一个教师名额。巧珍说服姐姐,一起在她公公村支部书记高明楼面前说高加林的好话。高明楼因为过去自己的儿子挤掉高加林当了教师,心中有愧。这个忙他一定会帮。高加林很大可能重操旧业,仍当他的老师。这于他才是最好的出处。
巧珍的妹妹巧玲高考落榜,也在这个学校当老师。两个人的文化层次差不多,他们之间要擦出火花也是有可能的。且巧玲对这个差点成为她姐夫的青年也是有着好感的。如高加林见村中的井水污浊,好心从城里买来明矾撒在井里沉淀井水,却被愚昧的村民误解,认为他在投毒。是巧玲路过,极力帮高加林辩解,还被村民羞辱了一顿。巧玲和她姐姐巧珍一样,有颗善良的心灵。高加林再次被打回原形,回农村当农民。巧珍的姐姐巧英和她的妈妈密谋,想第二天堵在高加林必经的路上羞辱他一顿。是巧玲偷听见她们的谈话,冲出来阻止她们。并告诉姐姐巧珍,让她去阻止她们。
这一切预示着巧玲和高加林谈恋爱是有可能的,她代替她的姐姐去爱高加林,他们是很般配的一对。
【结局三】
有着理想抱负的高加林,注定不是池中物。他可能和千千万万个有志青年一样,离开脚下他们热爱的那片土地,到外面广阔的世界去闯一闯。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祖国大地上,处处是机会。他开始可能是个个体户,最终成为一个小老板,甚至大老板。他在挣钱的路上一路摸打滚爬,但始终不忘当初的爱好,手不离书,在文学的海洋里尽情游弋。
在打拼事业的途中,他遇到了理想的人生伴侣——一个有着和他志趣相投并且对他事业有很大帮助的温文尔雅的女子。
有一天,他携妻儿香车宝马衣锦还乡。他投资乡镇企业,而巧珍的丈夫马栓这时已是养殖专业户,他们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乡亲们眼里,只见一个风度翩翩的儒商,再也不见当年那个落魄的书生。
人生,谁又说得清,跌落到谷底,或许是为将来弹跳到巅峰作准备,就看你愿不愿意爬起来。这就是诡谲多变的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擦伤!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4
2024-11-14
2024-11-14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19
大众健康网 版权所有 @ 2022-2032 客服QQ:183929907
电脑版请访问:http://www.dzjk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