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日本核电站废水氚排放的国家标准是每升水中氚活度为6万贝克勒尔(贝克勒尔是衡量放射性活度单位)。
虽然日本当局表示会将废水中氚的浓度稀释到这一标准的四十分之一以下,但不少科学家与环保组织都表示,核废水的巨大体量和现有技术的局限,决定了目前无法预知这些废水将给海洋环境和人类安全造成何种危害。
从海域、海洋生物再到我们人类自己都可能遭受伤害。
1. 海域污染
日本将核废水排放到太平洋,而太平洋存在着洋流(即海水大规模的水平流动),在北太平洋环流和副极地环流的双重作用下,放射性物质会扩散到太平洋大半区域。
海洋虽然有自净能力,但核废水所含的部分放射性物质在千年内依然有害。例如该核电厂废水中所含的碳-14,半衰期长达5730年[3]。也就是说,有些放射性物质在数千年之后,其辐射强度只能衰减一半。
2. 海洋生物污染
核废料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以目前的核处理手段,再结合之前日本当局的一些不负责行为,例如早期对核泄漏具体情况隐瞒,以及后期对核泄漏排放一意孤行的治理,我们很难相信他们的排放会严格遵守所谓的“排放标准”。
而废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排放入海后会进入海洋生物体内,并随食物链迁移、积累和逐级放大。
3. 影响人类健康
人一旦食用被放射性元素污染的海产品,就可能造成内照射(体内污染),从而诱发放射病,增大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即使是低剂量的辐射暴露,也可能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例如基因损伤。
● 对于发育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可能导致发育畸形。由于发育阶段本身就属于对外界刺激敏感的阶段,而核辐射引发的一系列电离反应,无论是在核酸层面还是在蛋白质层面,都会导致个体发育受到影响,进一步导致畸形[4]。
● 对于普通人群,可能诱发癌症。核辐射可引发基因变异,如果基因变异恰好发生在一些重要的位置,导致这些基因的修复能力下降,结果就可能引发细胞内的DNA错误积累。
如果这些错误积累无法被彻底消除,且一定程度上逃脱了人体的免疫监控,发生无限扩增,就会诱发癌症[5]。
例如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甲状腺癌病例异常上升,比正常情况多出约9000人。
核废水排放后海鲜还能吃吗
先上结论:核废水排放后对我国海鲜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是绝对不能吃。
北海道渔场是北太平洋渔场的中心,也是世界第一大渔场,盛产沙丁鱼、秋刀鱼、三文鱼、鳕鱼、鱿鱼、蛤蜊、牡蛎等海产品。这些海域的海鲜都有可能受到污染。
那国内的海鲜呢?
不可否认,我国沿海地区会也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即便是国产海鲜,如果是在被核废水污染水域,肉质依然可能含放射性物质,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开展监测,满足标准后方可食用。
但有污染风险不代表绝对不能吃。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我国已经对日本进口食品出台较为严格的检测标准。
进口日本部分地区食品、饲料等要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的证明与原产地证明;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要对进口的食品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口[6]。
2012年至今,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已纳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畴[7]。
所以,大家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过度担忧,我们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海鲜,基本都符合国家检测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下一篇:嗓子疼偏方简直太神了
2024-10-24
2024-10-22
2024-10-17
2024-10-17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6
2024-10-15
2024-12-24
2024-12-24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3
2024-12-20
2024-12-17
2024-12-17
2024-12-16
2024-12-12
大众健康网 版权所有 @ 2022-2032 客服QQ:183929907
电脑版请访问:http://www.dzjk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