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众健康网 > 专题 > 资讯> “糖友”最关心的10个问题?——赵冬教授科普答疑

“糖友”最关心的10个问题?——赵冬教授科普答疑

发表时间:2021-11-12 10:51:57 来源:互联网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并发症发病率亦随之增高。医疗机构作为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应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而多项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研究表明,对患者来说,对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较差,这需要医务人员,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并积极向患者进行宣教。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糖尿病大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高达1.24亿,平均每14个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且上涨速度惊人,如果再不注重预防,未来三年,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有可能超过2亿。值此2021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内分泌科赵冬教授团队与您携手控糖——线上科普解答“糖友”热切关心的问题,线下义诊回馈社会、惠普一方百姓健康。

“糖友”最关心的10个问题?——赵冬教授科普答疑

【科普讲堂】糖尿病人一日三餐食谱应该如何制定,有可遵循的原则吗?

糖友想要控制好血糖,注意每日的饮食摄入量是必须的。营养摄入均衡,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油盐等摄入都要掌握一定的量,不可超过。可是,每日饮食都要“称重”,未免也太麻烦了,这里有个简单的原则。

·手掌法则,即是指用自己的手掌来衡量每天各种食物的需要量。

“糖友”最关心的10个问题?——赵冬教授科普答疑

(1)碳水化合物、水果:碳水化合物主要指主食和淀粉类的蔬菜,如土豆等。每天摄入量相当于自己两个拳头大小的主食,如馒头、米饭等。水果一天需要量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约200克(四两)。

(2)蛋白质:蛋白质主要包括鱼、虾、肉、蛋等。建议每天摄入100~150克蛋白质,而50克(1两)蛋白质相当于掌心大小,约为小指厚的一块。其中,50克瘦肉量相当于两个手指并拢的长度和宽度,厚度与食指厚度相同。

(3)蔬菜:建议每日蔬菜摄入量达500克(1斤),而两只手合捧的蔬菜量就相当于500克以上的菜量,如卷心菜、黄豆芽等。但是,土豆、芋头、山药、南瓜、藕等,因含淀粉量高,归类于主食。

(4)脂肪:脂肪的摄入包括每日摄入的肉类、奶类、坚果,以及烹饪用油。因此,每餐油脂的摄入量为10克,即一个指节大小的油。

(5)盐:建议每日摄盐小于6克,相当于一啤酒盖,高血压者减半。

【科普讲堂】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哪些甜味剂?

目前市场上代糖的种类很多,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可以按其来源将其分为三大类。

(1)天然甜味剂:菊粉、甜菊糖苷、索马甜、罗汉果甜苷等。

(2)糖醇类甜味剂:山梨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等。这些糖是将一些结构进行改变,成为“半糖半醇”的结构。糖醇类热量比糖类低,甜度接近于糖,对于血糖的影响也较小。

“糖友”最关心的10个问题?——赵冬教授科普答疑

(3)人工合成甜味剂:阿斯巴甜、糖精、安赛蜜、纽甜、三氯蔗糖等。这些糖是人工化学合成或者是改造的具有甜味的化学物质。甜度非常高,甚至是普通糖类的几百倍的甜度,只要添加很少的量有很高的甜味。但是对于其安全性至今存在着争议。

“糖友”最关心的10个问题?——赵冬教授科普答疑

“代糖”对于健康的影响,争论不止。目前有关代糖的研究揭示其可能存在一些健康隐患。

·是不是就说明不能食用“代糖”甜味剂了?

并不是,我们可以优先选择天然来源的甜味剂,尽量避免选择人工合成类甜味剂。我们推荐糖友优先选择天然来源甜味剂:菊粉、罗汉果甜苷、赤藻糖醇、木糖醇。但代糖类食物也需要有节制,不能因为其“无糖”而大量长期食用!可以适当用一些甜味剂替代蔗糖、蜂蜜、糖浆等这些糖。更重要的是学会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减少“甜食”的摄入,更不能寄希望于用“代糖”来控制血糖。

“糖友”最关心的10个问题?——赵冬教授科普答疑

【科普讲堂】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时,饥饿难忍怎么办?

首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饥饿感原本就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由于糖代谢紊乱,尽管患者吃得不算少,但大量的葡萄糖从尿中丢失而不能转化成能量为身体利用,因此仍然有饥饿感。但这与低血糖时出现的饥饿感不是一回事,通过检测血糖便可区分开来。经过治疗,随着血糖下降及病情改善,饥饿感也会随之减轻或消失。其次,控制饮食后,进食量比原来明显减少,胃肠道可能会一时不适应而感到饥饿,但是适应几天后饥饿感慢慢减轻。

日常我们要注意:①合理控制饮食,不要太过于严苛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注意食材的多样化,注意食物之间的搭配,要吃得又营养又丰富。不能一点主食也不吃,可以适当加入粗粮,又具有饱腹感,又能够摄取膳食纤维;②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法,如果一直感觉饥饿,已经达到影响日常生活的地步,就要适当的转变一下自己的饮食方式。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法,在两餐之间添加一次加餐,这样不会让自己处于长时间的空腹状态下,就不会经常受到饥饿的困扰了。

【科普讲堂】上班族订外卖吃血糖容易高,这种情况该如何让血糖平稳一点?

选择品牌商家或者连锁餐馆,这些餐饮企业的管理相对严格、成熟,食材和加工方式相对有所保证。而且,在选择外卖的时候还要注意经常调换菜谱,切忌长期吃一个外卖品种。

尽量选择凉拌、清蒸、蒸煮类食品,对于油炸、糖醋、红烧的菜品要避而远之。

很多饭店做的青菜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其中大量的油分和调味料,在点餐时可以备注少放油或者将青菜烫熟之后再进行加工,这样就能减少部分油脂摄入。

在选择面点类食物时,尽量少点炒面、麻酱面等,因为这些食物中的油脂含量非常多,常吃对于控制血糖及体重来说就是灾难。

掌握一些少摄入油脂的小妙招。比如,把饭和菜分开装盒,或者把外卖餐盒斜着放,这样就能把油空出来。另外,吃炸鸡或者其他肉类,最好把皮去掉,在喝汤的时候,也尽量注意把表面的浮油丢掉。

还要注意“隐形盐”对身体的影响。要知道,并不是只有调味的咸盐叫盐,像各种酱类、酱油、味精等调味品中都含盐,为了降低患高血压的几率,在选择外卖的过程中,尽量多点一些蔬菜类食品,同时,对于一些需要蘸酱料食用的,也可以放弃蘸料,这样不仅安全健康还能体会食材本身的味道。

“糖友”最关心的10个问题?——赵冬教授科普答疑

【科普讲堂】为什么饮酒后会出现低血糖?

首先,我们要了解酒精如何影响血糖变化?酒精在肝脏内代谢会“占用”糖异生(机体产生能量的一种形式)的原料,影响糖的生成;酒精还会抑制升糖激素的释放,从而诱发低血糖。但研究发现,长期过量酒精进入人体后可抑制糖酵解途径(机体产生能量的一种形式)的关键酶活性,导致血糖升高。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糖友会懵:喝酒会诱发低血糖,过量饮酒又会导致血糖升高。到底酒精对血糖的影响有否定论呢?

当然有,当喝酒后,酒精到底是会升高自己的血糖还是会降低血糖,还要受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

肝糖原贮藏充足时:酒精可促进糖原分解及抑制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比如那些“看上去营养较好”的肥胖者以及12~24小时内摄入足量碳水化合物的人,由于肝糖原储备充分,很少发生低血糖反应。当消瘦或糖原贮藏不足时:糖异生受阻,则易导致低血糖。

·那么饮酒对糖友有哪些不利影响呢?

由于酒精可抑制糖异生,空腹情况下急性摄入酒精,易导致低血糖,尤其是在糖原贮存量少及服用磺酰脲类药物的情况下。与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一起食用,总能量增加,则会引起血糖水平升高,引起胰岛素反应,反而导致反应性低血糖。

【科普讲堂】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血糖浓度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释放呈双相反应。早期快速相,门静脉血浆中胰岛素在2分钟内即达到最高值,随即迅速下降;延迟缓慢相,10分钟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又逐渐上升,一直延续1小时以上。早期快速相,显示葡萄糖促使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延迟缓慢相显示胰岛素的合成和胰岛素原转变的胰岛素。

(2)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后,血液中氨基酸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加。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均有较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3)进餐后胃肠道激素增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如胃泌素、胰泌素、胃抑肽、肠血管活性肽都刺激胰岛素分泌。

(4)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可影响胰岛素分泌。迷走神经兴奋时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抑制胰岛素分泌。

“糖友”最关心的10个问题?——赵冬教授科普答疑

【科普讲堂】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空腹血糖的检测结果?

(1)饮食因素:前一天晚上吃了大量不好消化的食物,或者晚餐时间过晚可能导致第二天早上的空腹血糖值偏高。

(2)时间因素:测空腹血糖必须在上午8:00之前完成。有些糖友认为只要不吃饭即为空腹状态,这是错误的,升糖激素在8:00之后已逐渐增高,即使不吃饭,血糖也会随之上升。所以,这时候测得的已不是真实的空腹血糖,只能是随机血糖了。

(3)运动因素:不合适的晨练是影响空腹血糖的常见原因。所以我们要求检查空腹血糖时,应当在不做晨练的情况下进行。

(4)药物因素:药物是影响空腹血糖结果的重要因素。如果晚间胰岛素剂量过大,导致出现苏木杰现象,也会使得清晨空腹血糖异常升高。

(5)睡眠因素:糖尿病患者每晚睡眠<6小时,容易引起空腹血糖异常,要想获得真实的空腹血糖,前天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6)应激因素:情绪、急性感染或外伤,手术等应激状态常会导致血糖升高。

(7)测量方法及血糖仪因素:糖友运用血糖仪时监测方法不正确,血糖仪本身不合格或长时间没有校正,试纸过了有效期,质量不过关等等,都会影响血糖结果。

【科普讲堂】季节变化会影响血糖波动吗?该如何预防?

糖友的血糖水平与季节的变化关系非常密切。在一般情况下,冬季的血糖比春秋两季高,而夏季是一年中血糖最低的季节。糖友们应重视天气变化,做好季节变更。

(1)秋、冬季气候寒冷,人们食欲大增,面对色香味俱全的饭菜,难以控制食欲,另外由于气候寒冷,户外运动时间也会减少,时间久了血糖随之波动。

(2)夏季天气闷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往往会选择进食清淡的食物,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相对消耗的血糖增多。

“糖友”最关心的10个问题?——赵冬教授科普答疑

【科普讲堂】我的青光眼、白内障和我的糖尿病有关系吗?

青光眼,主要是眼内压持续或间断的升高压迫视神经,导致视野缺损的一种眼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多是由眼内压升高、有家族史、外伤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控制不佳,就会损伤视网膜中的血管,造成视网膜供氧不足,其中的血管组织就会产生新生血管的细胞因子,容易诱发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白内障多是由于年龄增长,机体功能衰退,强光刺激,用眼过度等促使眼睛晶状体老化,透明变浑浊。如果糖友血糖控制不佳,房水渗透压改变,以及代谢产生的毒性产物都会加速晶状体浑浊,加速白内障的发生。

【科普讲堂】医生说我下肢血管有斑块,我运动会不会使斑块活动变成血栓?

从斑块的形成过程就可以看出来,斑块的表面是覆盖有血管内膜,还有纤维帽。一般来说,并不会因为水流的冲击或者跑步等运动而掉下来。所以平时有运动的动脉斑块的患者,并不需要因为发现动脉斑块而停止运动。相反,坚持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能够对控制血压、体重、血脂、血糖等有好处。

“糖友”最关心的10个问题?——赵冬教授科普答疑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病学系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糖尿病防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糖尿病研究所潞河研究室负责人。

目前为北京内分泌代谢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健康教育协会糖尿病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骨质疏松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中国临床医学-糖尿病学科与营养联盟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临床营养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功能主食创制与慢病营养干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学系委员;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中国医药导报》编委,《Aging》等审稿专家,通州区学科带头人,通州区人大代表等。

近年来个人先后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三八红旗荣誉奖章”,首医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三等奖)(2020)“通州区科技带头人”,“通州区杰出人才奖”,“通州区科技创新人才奖”,连年荣获通州区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2017年、2019年分别入选通州区高层次人才发展支持计划“领军人才”、“运河人才”。

近年来,个人长期致力于内分泌的学科建设,带领内分泌科团队经历了由小至大,由浅入深,由循证到创新,走临床诊疗与转化医学相结合的路线,带领科室先后获得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青年文明号”(2016年),中华妇女联合会“巾帼文明岗”(2017年)。

自2017年起,每年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委县域内分泌学科发展助理工程试点交流基地,承担内蒙、河北、山西等全国多个省市的内分泌学科学术交流与访问活动。同年加入宁光院士牵头的全国糖尿病临床诊治资源与数据共享平台,即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为全国性的糖尿病临床诊治资源与数据共享平台。2017年5月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内分泌专业组认证,2020年9月通过免疫学组认证,自2017年至今承担涵盖糖尿病、骨质疏松、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类风湿关节炎、肥胖等多个领域的II-III期国际多中心或国内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累及32项。

科研与教学方面,2012年底建成糖尿病研究所,并与鲁汶大学、中科院、北医等科研机构长期合作,近10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TVB、Stem Cell、Diabetes、JAHA等发表SCI 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115.8分。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及市级课题6项,区级课题十余项,参与国自然课题6项。2017年担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基金评审专家。在临床与转化医学基础平台上,先后主办“亚太国际内分泌高峰论坛”、“东部论坛”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开展“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肥胖、肾上腺、垂体、风湿免疫”等国家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及精品课程,提供学术交流与学术引领的平台。同时以“区重点学科”为自身支撑,建立辐射多个社区医院的“医疗联合体”及“慢病防治网络系统”,为全区内分泌学科发展与诊疗规范提供保障。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门诊地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门诊楼5层内分泌代谢与免疫性疾病中心门诊

大众健康网 版权所有 @ 2022-2032 客服QQ:183929907

电脑版请访问:http://www.dzjk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