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众健康网 > 专题 > 资讯> 丁锦希教授:机遇与挑战并存,院内与院外协作管理,有望完善肿瘤患者全程管理体系建设

丁锦希教授:机遇与挑战并存,院内与院外协作管理,有望完善肿瘤患者全程管理体系建设

发表时间:2021-10-11 13:17:12 来源:互联网 

来源:肿瘤资讯

对于肿瘤患者的全程关爱而言,抗肿瘤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自国家实行医保药品双通道政策以后,肿瘤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与此同时相关配套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丁锦希教授,从医改政策角度出发,畅谈院内院外协同合作对肿瘤患者的全程关爱。

跨界融合,共创全程 · 大咖之声【6】

丁锦希教授:机遇与挑战并存,院内与院外协作管理,有望完善肿瘤患者全程管理体系建设

丁锦希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获药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管理学博士学位

国家药物政策专家库成员

国家医疗保障局专家库成员

中国药学会医药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药物(器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卫生法学会医药知识产权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障研究会医疗保险专委会常务委员

研究方向为医保管理与医药市场准入,以及药物经济学评价。近五年来,共主持 10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国家医疗保障局 9 项、国务院医改办 6 项、国家人社部 5 项、国家卫健委 9 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6 项。出版专著 4 部,发表论文100 多篇,其中 SCI 2 篇,CSSCI 27 篇。

探索医保资金创新支付,进一步完善肿瘤患者全程管理体系

丁锦希教授: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健康理念。但从理念到具体操作,目前政策尚未形成体系化,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医疗层面而言,如何将肿瘤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理念与现有的家庭医生制度、分级诊疗等模式协同进行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家也正在地方进行试点,以医保支付为例,2020年国家出台了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管理办法(1号令),对国家医保支付的范围给与了明确规定,即主要针对已经发生疾病的治疗,而对于预防性、保健性的治疗不予支付,因而对于疾病的早筛查、早诊断就无法实现全覆盖。但如果医保不支付,这部分费用又该由谁支付呢?为此我们承接了相关课题,对医保基金与公共卫生系统基金的协同推进进行了相关探索,即尝试将医保的补充支付范围往前延伸,以更好地保障早诊早治。近年来,肿瘤领域发展极为迅速,新型诊断技术不断迭代,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药不断涌现,如果医保支付能够早期介入,将有助于整体医保费用的控制。我们希望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为肿瘤早诊早治提供帮助。

社会药房机遇与挑战并存,双通道政策下配套措施需完善

丁锦希教授:2021年3月,国家颁布了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政策,保证患者能用到医保谈判药品,享受医保改革政策福利。这一政策的施行也是基于我们早年在江苏、四川等地成功经验的提炼,其对医疗体系各方和老百姓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这是一个利好政策。既往由于政策协调性较弱、医院进药动力不足等各种因素,有些药品虽然进入了医保目录,但在患者却在医院买不到。而双通道政策的实施,使得老百姓不仅可以在社会药房上购买到相关药物,同时还能用医保统筹资金来报销,并且实时结算。对于患者而言,不仅获得了治疗药物,还享受到了医保福利,因而是一个重大利好。其二,由于抗肿瘤新药价格比较昂贵,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这些新药在社会药房进行售卖,可提升社会药房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医药分业,而这也是目前国际发展的大趋势,即医生负责开处方药,而患者在拿到处方后到药房取药,实行医药分离。

就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隐患而言,最大的问题便是药品进入院外循环可能存在的风险控制。既往医院内药物的应用有三大控制系统,第一便是医生的诊断与评估系统,医生通过患者的复诊可很好地把控药物疗效情况,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换药;第二是不良反应控制系统,即患者在住院期间用药出现问题,医生可及时掌握并及时处理;第三,处方控制系统,医院对医生处方药物有着严格的管控,可避免乱开药的情况。而药品进入社会药房双通道后,缺乏三大系统的监控,可能对用药安全性和医保基金控费方面造成潜在风险,因而地方在实施双通道政策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健全配套措施。

四大管理有效提升院内院外深度服务

丁锦希教授:尽管施行双通道政策以后,药品可以在社会药房进行流通,但最终还需回归至医院。在双通道政策中,处方首先需至医院医生处开具,而后患者到药房配药,药师需通过在信息管理平台了解处方情况,并判断其用药的合理性。如果是针剂,患者需到药房与医院合作开办的输注中心进行输注。院内与院外的协作,不仅方便了患者,在安全性也有了很好的控制。未来,在肿瘤治疗上社会药房与医院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深度服务的内容,我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的管理。

一是教育管理,又称辅导管理。患者至药房配药,不是简简单单取药就完事,药房药师应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因人制宜地教育患者怎样合理用药,并告知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是随访管理,即患者在用药一段时间后的药效管理。既往患者在住院时,医生可通过住院查房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而在社会用药时,药效的管理可通过药房药师打电话、上门随访或邀请患者到药房进行培训等方式进行观察。如果疗效很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则继续用药;如果疗效不错,但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药房药师认为患者可自行处理,则及时进行宣教;如果疗效不好,肿瘤出现进展,或是不良反应很剧烈,患者无法耐受,则药师会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三是评估管理。通常靶向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标准治疗3个月后,都要求进行全身检查,以评估疗效。虽然疗效评估主要由医生主导,但药师也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医生数量相对紧缺,如果药师可以事先介入,告知患者复查时需要准备的相关材料与工作,则可在药效评估上起到很好的配合作用。

四是档案管理。药房药师应对患者用药建立档案,记录每一阶段的变化情况。目前国家也正在着手进行电子平台的建设。未来通过患者档案的上传,医生也可以随时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很好的帮助。此外,大数据的共享,对肿瘤的整体治疗管理也将起到很大帮助。

相信通过四大管理措施的施行,可以进一步落实院内院外的深度配合,对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提供更好的助力。

丁锦希教授:机遇与挑战并存,院内与院外协作管理,有望完善肿瘤患者全程管理体系建设

大众健康网 版权所有 @ 2022-2032 客服QQ:183929907

电脑版请访问:http://www.dzjkw.net